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社会参与:国际比较的视角

被引:19
作者
刘宝存 [1 ]
杨尊伟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2] 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社会参与; 制度保障;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6.12.14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通过委员会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通过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高等学校决策的机制,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问责制度等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政府和高校间的缓冲作用。为此,我国还必须调整政府角色定位,改变政府的治理方式;完善国家立法和大学章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社会问责和监督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J].
顾明远 .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07) :1-6
[3]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J].
马陆亭 .
教育研究, 2009, 30 (06) :69-76
[4]   中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J].
刘承波 .
大学教育科学, 2008, (05) :28-32
[5]   论联邦德国高等教育协调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J].
徐理勤 .
德国研究, 2006, (04) :47-52+79
[6]   治理和善治引论 [J].
俞可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9, (05) :37-41
[7]  
法国大学治理模式与自治改革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刘敏, 2014
[8]  
高等教育治理的国家政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范文曜,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