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及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被引:3
作者
黄会芳
霍丽娟
机构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科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缬沙坦; 平滑肌; 肌动蛋白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2 [肝硬变];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缬沙坦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制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成模后将大鼠分为缬沙坦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及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治疗15d,各组于治疗结束测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肝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PVP明显降低[分别为(9.2±1.7)mmHg和(13.3±2.3)mmHg,P<0.01];MAP和HR无明显变化[分别为(80.7±28.9)mmHg比(88.5±11.8)mmHg,(367±56)次/min比(381±51)次/min,P>0.05],同时HA、PCⅢ和α-SMA表达水平也较模型组降低[分别为(409.70±196.41)ng/ml比(723.71±121.41)ng/ml,(82.69±20.06)μg/L比(118.73±31.81)μg/L,(0.27±0.09)%比(2.26±0.34)%,P<0.01]。结论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可能与作用于肝星状细胞有关,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85 / 7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培哚普利和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与Smad3、7表达的影响 [J].
龚作炯 ;
宋仕玲 ;
黄砚青 ;
阮鹏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 :39-42
[2]   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疗效及机制的研究 [J].
申凤俊 ;
朱跃科 ;
贾继东 ;
马红 ;
王宝恩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0) :34-37
[3]   缬沙坦的药理学特点与临床应用 [J].
王伟 .
医药导报, 2002, (08) :520-521
[4]   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 [J].
韩德五 ;
马学慧 ;
赵元昌 .
山西医药杂志, 1979, (04) :1-6
[5]  
门静脉高压症[M].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梁扩寰, 1999
[6]   Discussion on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long-term losartan versus propranolol in lowering portal pressure in cirrhosis [J].
Gustavo, C ;
Pedro, V ;
Bernardo, F ;
Silvia, S .
GASTROENTEROLOGY, 2002, 122 (05) :1544-1545
[7]   Angiotensin II induces contrac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J].
Bataller, R ;
Ginès, P ;
Nicolás, JM ;
Görbig, MN ;
Garcia-Ramallo, E ;
Gasull, X ;
Bosch, J ;
Arroyo, V ;
Rodés, J .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8 (06) :114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