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

被引:6
作者
刘成林 [1 ]
车长波 [2 ]
朱杰 [2 ]
杨虎林 [2 ]
李玉喜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可采资源量; 评价单元; 可采系数; 评价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以往的油气资源评价侧重于对地质资源量的评价,如何由地质资源量得到可采资源量一直是油气资源评价中的难题。为此,在新一轮(2003—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油气资源可采系数开展了专项研究。首先,将国内石油评价单元划分为中生代坳陷高渗单元、古近纪与新近纪断陷盆地复杂断块高渗单元等24种类型,将天然气评价单元划分为克拉通盆地古隆起单元、前陆盆地冲断带单元等16种类型。然后,在对油气藏地质特征解剖和开发特征描述基础上,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类比分析方法,分析了评价单元地质、开发特征与可采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起各评价单元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的取值标准,为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856 / 8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现状与存在问题 [J].
周总瑛 ;
唐跃刚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5) :554-556
[2]   对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预测研究 [J].
高瑞祺 ;
陈元千 ;
毕海滨 .
石油学报, 2002, (05) :44-47+4
[3]   中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 [J].
沈平平 ;
袁士义 ;
韩冬 ;
刘宝和 ;
张正卿 ;
李方明 .
石油学报, 2001, (01) :45-48+5
[4]   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 [J].
沈平平 .
中国基础科学, 2000, (08) :6-10
[5]   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将持续发展 [J].
翟光明 .
石油化工动态, 2000, (01) :10-13
[6]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模型 [J].
胡建国 ;
陈元千 ;
张盛宗 .
石油学报, 1995, (01) :79-87
[7]   REPORT [J].
Hauthal, H.G. .
2001, Walter de Gruyter GmbH (38)
[8]   Guiding Principles of USGS Methodology for As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J].
Ronald R. Charpentier ;
T. R. Klett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2005, 14 (3) :17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