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路径、影响和走向

被引:9
作者
戴玉琴
机构
[1]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院
关键词
治理逻辑; 国家; 社会; 民主取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经历了乡政并立、政社合一和乡政村治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国家权力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也基本经历了一个下沉、全面渗透、向上回抽的过程。这一治理模式下的农村以权威基础的弱行政化、强行政化到社会化的演变;教育方式的群众运动化到理性化的嬗变;农民由权力客体到初显民主意识的主体转型,自下而上地回应了国家这一自上而下的政治调控模式的变化,两者共同演绎了一段治理逻辑。未来农村治理中,我们仍然需要发挥国家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但在民主治理模式的取向中,国家将由"引路者"的角色转向"守夜者"和"保障者"的角色,社会则在完善的"法治"框架下,依赖农村自组织的发展去填补因国家职能退位和缺位所造成的治理空白。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6+85+87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徐勇自选集[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徐勇著, 1999
  • [2]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 [3]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M]. 山西经济出版社 , 陈吉元等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