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 [1] 福建紫金山矿田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地质意义[J].梁清玲,江思宏,王少怀,李超,曾法刚. 地质学报.2012(07)
- [2] 紫金山金铜矿二元铜硫化物成分特点的初步研究[J].刘羽,刘文元,王少怀. 矿床地质.2011(04)
- [3] 东疆卡拉塔格梅岭铜(金)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紫金山式铜金矿床的对比[J].缪宇,秦克章,许英霞,方同辉,丁奎首,徐兴旺. 矿床地质.2007(01)
- [4] 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J].张德全,丰成友,李大新,佘宏全,董英君. 地球学报.2005(02)
- [5]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J].张德全,佘宏全,李大新,丰成友. 地质学报.2003(02)
- [6]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J].张德全,李大新,丰成友,董英君. 地球学报.2001(05)
- [7] 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J].陈景河. 黄金.1999(07)
- [8]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矿田铜金银矿床类型及对比[J].高天钧,黄仁生. 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04)
- [9] 紫金山金矿含金废石综合利用实践及意义[A].张锦章.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
- [10] 中国矿床成矿模式[M].地质出版社,陈毓川等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