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矿集区地质特征、矿床模型与勘查实践

被引:40
作者
张锦章
机构
[1]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地质学; 紫金山矿集区; 矿床特征; 找矿模型; 勘查实践;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3.04.009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紫金山矿集区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北约15km处,是一个典型的与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钼金矿床成矿系统,分布于长14km、宽4km范围内,已探明高硫化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特大型金、铜矿床各1处,低硫化热液型大型银多金属矿床2处,斑岩型铜钼矿床1处,中小型铜、金矿床3处。文章结合近年来在该矿集区找矿取得的重大进展,介绍了创新性地质找矿的实践经验:一是开展三维地质建模;二是开展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和解译,建立蚀变找矿模型;三是注重物化探资料的应用和二次开发,建立物化探找矿模型;四是以大量真实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以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原则,开展矿床动态评价,指导成矿预测,提高找矿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58 / 7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福建紫金山矿田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地质意义[J].梁清玲,江思宏,王少怀,李超,曾法刚. 地质学报.2012(07)
  • [2] 紫金山金铜矿二元铜硫化物成分特点的初步研究[J].刘羽,刘文元,王少怀. 矿床地质.2011(04)
  • [3] 东疆卡拉塔格梅岭铜(金)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紫金山式铜金矿床的对比[J].缪宇,秦克章,许英霞,方同辉,丁奎首,徐兴旺. 矿床地质.2007(01)
  • [4] 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J].张德全,丰成友,李大新,佘宏全,董英君. 地球学报.2005(02)
  • [5]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J].张德全,佘宏全,李大新,丰成友. 地质学报.2003(02)
  • [6]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J].张德全,李大新,丰成友,董英君. 地球学报.2001(05)
  • [7] 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J].陈景河. 黄金.1999(07)
  • [8]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矿田铜金银矿床类型及对比[J].高天钧,黄仁生. 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04)
  • [9] 紫金山金矿含金废石综合利用实践及意义[A].张锦章.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
  • [10] 中国矿床成矿模式[M].地质出版社,陈毓川等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