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的有机(生物)与无机(非生物)来源——油气成因理论思考之二

被引:17
作者
刘文汇
王万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实验室!甘肃兰州
关键词
油气形成理论; 有机成烃; 无机成烃; 加氢作用; 氢同位素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然界烃类的大规模形成是有机—无机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烃类物质两大组成元素中 ,碳的来源多以有机质为主 ,特别是液态烃 ,而氢却有多种来源。有机氢来自有机质 ,无机氢主要来自同沉积水 ,还有深部挥发分中的氢 ,同沉积水中的氢则以多种途径进入烃类。本文从油田水的垂向演化及其与非油田水的对比、烃类物质的氢同位素组成及其与源岩沉积环境的关系、成烃加水与否的模拟实验 ,以及世界大型油气田分布与构造带的关系等方面 ,论述了烃类形成的有机与无机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烃类中氢的无机来源的本质 ,并对氢的来源及其加氢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对油气形成理论的完善和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M].刘文汇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年报.[M]..科学出版社.1991,
[3]  
气源岩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气机理研究.[M].沈平等著;.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中国石油大地构造.[M].张宗命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5]  
石油地质学.[M].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编;.地质出版社.1979,
[6]  
形成油田的水文地质因素.[M].(苏)В.А.克罗托娃著;王秉忱译;.中国工业出版社.1966,
[7]  
油田水文地质学.[M].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编著;.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8]  
石油地质学原理.[M].(苏)梁布兴(Г.Е.Рябухин)等著;.地质出版社.1959,
[9]   油气形成的力化学作用——油气地质理论思考之一 [J].
刘文汇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3-5
[10]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气源及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沈平 ;
陈践发 ;
陶明信 ;
张同伟 ;
张启明 ;
张泉兴 ;
黄保家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01)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