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提取谷地线的有效汇水量阈值范围

被引:12
作者
李精忠
艾廷华
柯舒
机构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DEM; 水文分析; 汇水量; 谷地分叉比;
D O I
10.13203/j.whugis2012.10.026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基于地表径流的自然特性从DEM提取谷地线,使用的一个关键参量是汇水量阈值,目前该阈值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没有一个定量的确定模型。从谷地系统自身的相似性特征出发,研究了多尺度条件下汇水量阈值与谷地线平均分叉比的关系,基于自相似性和平均分叉比趋近常数的原理确定了有效的汇水量阈值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244 / 12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一种基于谷地填充的DEM综合方法 [J].
李精忠 ;
艾廷华 ;
王洪 .
测绘学报, 2009, 38 (03) :272-275
[2]   DEM坡度、坡向的有效尺度范围 [J].
刘学军 ;
张平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 (12) :1254-1258
[3]  
河网形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 刘怀湘,王兆印.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8(09)
[4]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J].
汤国安 ;
刘学军 ;
房亮 ;
罗明良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6, (12) :1059-1066
[5]   基于地形梯度方向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 [J].
黄培之 ;
刘泽慧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05) :396-399
[6]   从规则格网DEM自动提取汇水区域及其子区域的方法 [J].
朱庆 ;
田一翔 ;
张叶廷 .
测绘学报, 2005, (02) :129-133
[7]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drainage networks from DEMs base on heuristic search [J].
Hou K. ;
Sun J. ;
Yang W. ;
Sun T. ;
Wang Y. ;
Ma S. .
Journal of Software, 2011, 6 (08) :1611-1618
[8]  
Uncertainty of FlowAccumulation Threshold Influence in HydrologyModeling .2 Luo Mingliang,Tang Guoan. The 2008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2008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