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黑龙港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18
作者
刘金铜
由懋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关键词
黑龙港; TM图像; 作物生产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屡次分析法,运用1∶10万TM卫星图象对黑龙港类型区(沧州区域为例)农业生产水平类型划分的结果,分析计算了该区各种类型土地(高、中、低产田)的各级生产潜力和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得出沧州区域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着眼点在高、中产田,主要措施是增加能量投入,合理用水,改良土壤。
引用
收藏
页码:318 / 3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 [J].
侯光良 ;
刘允芬 .
自然资源, 1985, (03) :52-59
[2]   三江地区光、热资源及作物生产潜力 [J].
方光迪 .
气象学报, 1985, (03) :321-331
[3]   水稻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 [J].
梁荣欣 ;
张瑞雪 .
自然资源, 1984, (02) :68-73
[4]   模糊模型识别及其在土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昌玮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83, (01) :1-8
[5]   光热资源和农作物的光热生产潜力——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J].
于沪宁 ;
赵丰收 .
气象学报, 1982, (03) :327-334
[6]   我国光温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J].
邓根云 ;
冯雪华 .
自然资源, 1980, (04) :11-16
[7]   我国水稻生产光温潜力的探讨 [J].
卢其尧 .
农业气象, 1980, (01) :1-12
[8]  
黄淮海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韩湘玲等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