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

被引:107
作者
刘魁立
机构
[1] 中国民俗学会
关键词
文化; 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D O I
10.16814/j.cnki.1008-7214.2004.04.013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关注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其时空背景和历史必然性,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是我国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涉及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同时是建设全人类文化、使人类文化得以多样性发展的基础。区分消费文化和认同文化,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固有传统,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的共享性特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具有了世界意义。“文化遗产”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凝固不变的对象。事物的本真性既不可能脱离特定的时空而存在;也不能抛开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也是明天的预示。“开发民俗资源”,不能滥用民间文化遗产而使其内涵空洞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从全局的、宏观的、历史的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