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性话语到人民话语——关于毛泽东人民话语建构的一项考察

被引:8
作者
周建伟 [1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毛泽东; 人民话语; 国民性话语; 扬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41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年毛泽东受时代思潮影响,接受了国民性改造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帮助毛泽东完成了对国民性话语的扬弃,创立了以阶级分析为基础、人民性为核心、合法性建构为目的、纳入和包容为基点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话语。人民话语对国民性话语的扬弃,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国民性话语本身的局限使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则为超越国民性话语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条件。人民话语与国民性话语之间是扬弃、超越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和否定。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鲁迅“国民性”论述的深刻性、困境与实际后果 [J].
林毓生 .
扬子江评论, 2009, (01) :27-34
[2]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人民”话语的建构及其意义 [J].
吴永 .
中共党史研究, 2009, (02) :71-79
[3]   “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J].
黄兴涛 .
历史研究, 2007, (02) :149-163+192
[4]   论国民性改造是毛泽东晚年思想发展的主线 [J].
肖南龙 .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3, (04) :99-101
[5]  
政治学核心概念.[M].(英) 海伍德;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6]  
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M].(美)布兰特利·沃马克(BrantlyWomack)著;霍伟岸;刘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M].(美)杜赞奇著;王宪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  
知识考古学.[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1998,
[9]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刘小枫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
[10]  
鲁迅全集.[M].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鲁迅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