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区东北部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相

被引:24
作者
张广权 [1 ]
陈舒薇 [1 ]
郭书元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
关键词
分流河道; 三角洲沉积体系; 储集相带; 陆表海;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宏观与微观地质证据相统一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对研究区300余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和对比,同时结合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组合以及华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克拉通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山西组的岩性组合及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山西组一段沉积期为陆表海沉积环境,海相化石是有力的证据,同时研究区曾经经历海侵,沉积了滨海三角洲体系;山西组二段沉积期为陆表海向陆内坳陷的转换期,满蒙洋壳向华北板块俯冲加剧,板块北部继续翘起,研究区内海水基本退出,因此山西组二段沉积了近海三角洲体系。山西组一段以陆表海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和泥炭沼泽;山西组二段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通过有利区带分析,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的下部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88 / 396+403 +40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模式 [J].
陈昭佑 ;
王光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32-639
[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古岩溶储层分布 [J].
李振宏 ;
胡健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40-647+655
[3]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召地区盒8、山1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J].
刘小洪 ;
冯明友 ;
罗静兰 ;
林潼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3) :360-366+374
[4]   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沉积相研究——以鄂尔多斯东北部大牛地气田为例 [J].
郭书元 ;
张广权 ;
陈舒薇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6) :611-627
[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J].
董昭雄 ;
沈昭国 ;
何国贤 ;
刘忠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62-167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特征对比 [J].
李仲东 ;
郝蜀民 ;
李良 ;
惠宽洋 ;
过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49-155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河流相沉积证据 [J].
朱红涛 ;
陈开远 ;
Liu Keyu ;
何生 .
天然气工业, 2007, (12) :68-70
[8]   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 [J].
郝蜀民 ;
李良 ;
尤欢增 .
中国地质, 2007, (04) :606-611
[9]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J].
李增学 ;
王明镇 ;
余继峰 ;
韩美莲 ;
李江涛 ;
吕大炜 .
沉积学报, 2006, (06) :834-840
[1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山西组一段海相、过渡相沉积标志研究及环境演化分析 [J].
刘家铎 ;
田景春 ;
张翔 ;
张哨楠 ;
聂永生 ;
赵强 ;
韦东晓 .
沉积学报, 2006, (01)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