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郭成藏
李鲁华
黄金花
刘军
杨志兰
魏飞
刘建国
机构
[1] 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
关键词
棉花; 秸秆还田; 长期连作; 棉田; 微生物量;
D O I
10.13254/j.jare.2014.0354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SMBC、SMBN、SMBP)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衡量和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土层SMBC、SMBN、SMBP含量,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SMBC、SMBN、SMBP含量逐渐升高;秸秆不还田条件下,随着连作年限增加SMBC、SMBN、SMBP含量下降,0~20 cm土层秸秆还田条件下连作5、10、15年SMBC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0.8%、67.2%、70.4%,SMBN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2%、81.2%、85.4%,SMBP比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增加22.3%、81.2%、85.3%;秸秆还田条件下,0~20 cm土层连作30年棉田SMBC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分别增加了116.6%、86.2%、101.6%、28.9%和7.99%;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N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114.1%、82.1%、99.65%、27.8%和7.15%;0~20 cm土层连作30年的SMBP含量比连作5、10、15、20年和25年的分别增加了65.7%、6.9%、34.2%、1.4%和2.22%。不同土层间微生物量差异表现为0~20 cm>20~40 cm>40~60 cm。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棉田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且可以缓解棉花连作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3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J].
杨滨娟 ;
黄国勤 ;
钱海燕 .
土壤学报, 2014, 51 (01) :150-157
[2]  
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的影响[J]. 魏巍,许艳丽,朱琳,张思佳,李淑娴.应用生态学报. 2014(02)
[3]   磷石膏专用复混肥缓解红壤花生连作障碍效果 [J].
吴洪生 ;
杨筱楠 ;
周晓冬 ;
孙波 ;
秦江涛 ;
刘晓利 ;
满军 ;
吴红兵 ;
陈小青 .
土壤学报, 2013, 50 (05) :1006-1012
[4]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刘骁蒨 ;
涂仕华 ;
孙锡发 ;
辜运富 ;
张先琴 ;
张小平 .
生态学报, 2013, 33 (17) :5210-5218
[5]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J].
潘剑玲 ;
代万安 ;
尚占环 ;
郭瑞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 (05) :526-535
[6]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产量的短期影响 [J].
王丹丹 ;
周亮 ;
黄胜奇 ;
李成芳 ;
曹凑贵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 (04) :735-740
[7]   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J].
汤宏 ;
沈健林 ;
张杨珠 ;
刘杰云 ;
王聪 .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 (01) :240-246
[8]   长期棉花连作对北疆棉区土壤生物活性与酶学性状的影响 [J].
刘瑜 ;
梁永超 ;
褚贵新 ;
冶军 ;
刘涛 ;
郑旭荣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7) :1586-1592
[9]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田慎重,宁堂原,王瑜,李洪杰,仲惟磊,李增嘉.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
[10]   不同培肥措施下种植制度及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梁斌 ;
周建斌 ;
杨学云 ;
艾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02) :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