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塬Hybrid-Maize模型适应性及春玉米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19
作者
刘毅 [1 ,2 ,3 ]
李世清 [1 ]
陈新平 [1 ,4 ]
白金顺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Hybrid-Maize模型; 生产潜力; 产量模拟; 春玉米; 黄土旱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Hybrid-Maize玉米高产模型进行田间验证,应用该模型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生产潜力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在黄土旱塬表现出较好模拟效果,总生物量、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469、0.8164和0.9650,回归系数分别为1.0198、0.9787和1.1844,接近于1。黄土旱塬区多年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对多年平均光温籽粒和总生物量生产潜力,紧凑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3.25和22.45t/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2.32和20.62t/hm2,年际变化小;对多年平均气候籽粒和总生物量生产潜力,紧凑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1.97和19.94t/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1.37和18.63t/hm2,年际波动大。在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潜力挖掘的主要途径应集中在提高密度和水分限制条件下,Hybrid-Maize玉米模型在指导玉米高产栽培上具有较好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 [J].
戴明宏 ;
陶洪斌 ;
廖树华 ;
王利纳 ;
王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30-36
[2]   东北地区玉米地膜覆盖增温增产效应的地域变化规律 [J].
马树庆 ;
王琪 ;
郭建平 ;
沈钟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8) :66-71
[3]   下辽河平原水肥交互作用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J].
马强 ;
宇万太 ;
沈善敏 ;
张璐 ;
周桦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4) :29-33
[4]   对地膜和秸秆覆盖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分析 [J].
卜玉山 ;
苗果园 ;
邵海林 ;
王建程 .
作物学报, 2006, (07) :1090-1093
[5]   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J].
杨涛 ;
梁宗锁 ;
薛吉全 ;
康绍忠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0) :21-25
[6]   基于PS123作物生长模型的黑龙江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计算 [J].
吴绍洪 ;
靳京 ;
戴尔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8) :93-97
[7]   黄土塬区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潜力分析 [J].
王宗明 ;
梁银丽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3) :33-37
[8]   应用EPIC模型计算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的初步尝试 [J].
王宗明 ;
梁银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481-487
[9]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J].
李军 ;
王立祥 ;
邵明安 ;
樊廷录 .
作物学报, 2002, (04) :555-560
[10]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J].
赵致 ;
张荣达 ;
吴盛黎 ;
宋碧 ;
张帮琨 ;
江龙 ;
王嵩 ;
胡建风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 (05) :537-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