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被引:99
作者
黄健 [1 ]
吴兑 [2 ]
黄敏辉 [3 ]
李菲 [2 ]
毕雪岩 [2 ]
谭浩波 [2 ]
邓雪娇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3] 广东省气象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能见度变化; 累积百分率; Ridit分析法; 烟幕/霾日频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1 [大气性质及大气结构];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气象观测站(广州、深圳、台山、惠州、高要)的长期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累积百分率、Ridit分析法和烟幕/霾日频率3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能见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能见度的下降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80—90年代初进一步恶化,90年代中期之后虽然能见度变化趋于平缓,但能见度下降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与当地的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对西部下风向城市能见度也有很大影响。珠江三角洲能见度未得到有效改善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细粒子污染,尤其是二次粒子前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2]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J].
范引琪 ;
李二杰 ;
范增禄 .
大气科学, 2005, (04) :526-535
[3]   利用MODIS卫星和激光雷达遥感资料研究香港地区的一次大气气溶胶污染 [J].
李成才 ;
刘启汉 ;
毛节泰 ;
陈爱忠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6) :641-650+781
[4]   中国近30年太阳辐射状况研究 [J].
李晓文 ;
李维亮 ;
周秀骥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01) :25-32
[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气象出版社 , 中央气象局 编定, 1979
[6]  
Spatial and seasonal trends in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nd optical extin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alm W C,Sisler J F,Huffman D, et al.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