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合作模式与效果

被引:32
作者
成诗明 [1 ]
周林 [1 ]
刘二勇 [1 ]
王雪静 [1 ]
赖钰基 [1 ]
王冬梅 [1 ]
李东民 [2 ]
汪宁 [2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结核/预防和控制; HIV感染; 重叠感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和艾滋病病毒(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合作模式,以及在不同合作模式下发现结核杆菌和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南、云南、四川和广西4省(自治区)的6个县(市),调查各县(市)结核病(TB)和艾滋病防治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分布现状和功能特征;对6县(市)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新登记的2396例TB患者中的2135例进行了HIV检测,检出HIV阳性68例;对387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由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TB可疑症状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阳性1751例,其中发现TB患者250例,双向筛查发现TB和AIDS双重感染患者318例。结果 6县(市)结核杆菌和HIV双重感染防治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同一机构内TB和AIDS防治相关科室间的合作模式(简称机构内合作),另一种是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多机构间的合作模式(简称机构间合作)。在两种合作模式中,3个机构内合作的县(市),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均达到100.0%(54/54,159/159,335/335);3个机构间合作的县(市)中,有1个县(市)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达到100.0%(39/39),另2个县(市)分别为91.0%(343/377)和99.9%(786/787)。6个县(市)TB患者中HIV检测率为89.1%(2135/2396)(33.0%100.0%)。6个县(市)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结核病检出率为14.3%(250/1751)(1.6%22.9%),在TB患者中HIV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2%(68/2135)(1.0%6.5%)。在发现的318例结核杆菌和HIV双重感染患者中,从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发现TB患者占78.6%(250/318)(54.9%98.6%)。结论因地制宜建立结核杆菌和HIV双重感染防治合作模式,是做好结核杆菌和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的重要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416 / 4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研究 [J].
刘刚 ;
何金戈 ;
常嚷丹 ;
王梅引 ;
夏勇 ;
王丹霞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22) :4260-4261+4264
[2]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 2003
[3]  
Autopsy Study of HIV-1-Positive and HIV-1-Negative Adult Medical Patients in Nairobi, Kenya[J] . F. S. Rana,M. P. Hawken,C. Mwachari,S. M. Bhatt,F. Abdullah,L. W. Ng’ang’a,C. Power,W. A. Githui,J. D. H. Porter,S. B. Lucas.JAID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 2000 (1)
[4]  
Autopsy-proven causes of death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for tuberculosis in Abidjan, C?te d?lvoire[J] . Alan E. Greenberg,Sebastian Lucas,Odette Tossou,Issa-Malik Coulibaly,Doulhourou Coulibaly,Sidibé Kassim,Alain Ackah,Kevin M. De Cock.AIDS . 1995 (11)
[5]  
Pathology and causesof death in a group of 128 predominately HIV-positive patients inBotswana,1997-1998. Ansari NA,Kombe AH,Kenyon TA,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