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交通碳足迹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16
作者
罗芬
王怀採
钟永德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足迹; 旅游线路; 旅游者; 张家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碳足迹分析方法成为碳排放计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旅游业"碳减排"的"计量-减排-补偿"三步走的逻辑主线,其碳排放计量是其节能减排的第一步。旅游作为一种因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动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动态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流动规模、封闭性、不规则性、时空分布等特点。旅游者交通碳足迹研究将旅游者从客源地-目的地-客源地的中观尺度进行考量,具有显著的旅游产业空间运动特征,不仅可以突破现有不同尺度下碳排放研究的割裂,从点、线、面整体认识旅游者交通碳排放,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影响,同时也可以丰富旅游业碳排放的计量理论与方法。本文以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旅游线路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客源地-目的地-客源地为核心的旅游者交通碳足迹分析框架,从旅游者总人数、出行距离、交通方式类型等要素构建旅游者旅游线路交通碳排放计量模型,并提出了消费溯源、边界明确和区域共担三项旅游者交通碳排放计量原则。其次梳理了张家界旅游线路中各客源地的游客人数与比例,客源地到张家界的主要线路安排、交通工具使用、涵盖的旅游目的地等基础内容,最后计算了2010年张家界线路旅游者交通碳足迹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研究发现,2010年张家界线路的旅游者交通碳足迹为5 442 839.93kg。其中,长沙、韶山、张家界和凤凰组成的黄金旅游线路占78.44%;芙蓉镇、常德、衡山、桂林、怀化、吉首、神农架、宜昌、凯里等周边其他旅游地占14.1%;武汉、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国内外重要旅游集散地占7.46%。整体呈现集中于湖南省内核心旅游目的地,辐射周边省份重要旅游目的地,涵盖北京、上海等重要旅游集散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 [J].
陶玉国 ;
张红霞 .
南京社会科学, 2011, (08) :151-156
[2]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 [J].
王立国 ;
廖为明 ;
黄敏 ;
邓荣根 .
生态经济, 2011, (05) :121-124+168
[3]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J].
石培华 ;
吴普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235-243
[4]   碳足迹研究进展及其对低碳旅游研究的启示 [J].
罗芬 ;
钟永德 ;
王怀採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 (03) :105-113
[5]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J].
王微 ;
林剑艺 ;
崔胜辉 ;
吝涛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07) :71-78
[6]  
旅游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保继刚, 2011
[7]  
旅游线路设计学[M]. 湖南地图出版社 , 阎友兵著, 1996
[8]  
A critical review of methods for tourism climate change apprais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as a new approach[J] . Viachaslau Filimonau,JanetE. Dickinson,Derek Robbins,MaharajVijay Reddy.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 2011 (3)
[9]   Estima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ustralian tourism [J].
Dwyer, Larry ;
Forsyth, Peter ;
Spurr, Ray ;
Hoque, Serajul .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 18 (03) :355-376
[10]  
The greenhouse gas intensity of the tourism sector: The case of Switzerland[J] . Sabine Perch-Nielsen,Ana Sesartic,Matthias Stucki.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