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王飞飞 [1 ]
张善平 [1 ]
邵立杰 [1 ]
李耕 [1 ]
陈晓璐 [1 ]
刘鹏 [1 ]
赵秉强 [2 ]
董树亭 [1 ]
张吉旺 [1 ]
赵斌 [1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夏玉米; 根系; 光合; 氮素积累与转运;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明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为生产中塑造高产高效根群结构,提高籽粒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方式,设置3个处理(不断根处理:CK,地下40 cm处断根:T-40,地下80 cm处断根:T-80),于开花期进行断根,研究不同土层根系对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0—40 cm土层根系对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量影响最大,切断40 cm以下土层根系后植株吸收氮素能力显著降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库的转运量增加。花后4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叶片保绿性和光合性能影响显著,切断深层根系后玉米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 n)和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光合高值持续期缩短,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显著下降;0—40 cm根系对产量影响最大,40—80 cm根系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8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千粒重影响较为显著。【结论】高产栽培中促进根系下扎,保持深层根系活力可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提高玉米单产。
引用
收藏
页码:4007 / 40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保绿玉米与早衰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降解与光合作用光化学活性的关系 [J].
张子山 ;
杨程 ;
高辉远 ;
李耕 ;
刘鹏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23) :4794-4800
[2]   超高产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性 [J].
齐文增 ;
刘惠惠 ;
李耕 ;
邵立杰 ;
王飞飞 ;
刘鹏 ;
董树亭 ;
张吉旺 ;
赵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1) :69-76
[3]   超高产春玉米的根系特征 [J].
张玉芹 ;
杨恒山 ;
高聚林 ;
张瑞富 ;
王志刚 ;
徐寿军 ;
范秀艳 ;
毕文波 .
作物学报, 2011, 37 (04) :735-743
[4]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系特性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J].
王敬锋 ;
刘鹏 ;
赵秉强 ;
董树亭 ;
张吉旺 ;
赵明 ;
杨吉顺 ;
李耕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4) :699-707
[5]   不同氮吸收效率玉米品种的根系构型差异比较:模拟与应用 [J].
彭云峰 ;
张吴平 ;
李春俭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3) :843-853
[6]   断根对不同根型小麦光合和生长的影响 [J].
柳斌辉 ;
刘子会 ;
张文英 ;
李源 ;
栗雨勤 .
华北农学报, 2008, (S1) :99-103
[7]   氮素营养水平对棉花不同部位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 [J].
刘连涛 ;
李存东 ;
孙红春 ;
路文静 ;
冯丽肖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5) :910-914
[8]   灌浆期断根对小麦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 [J].
郭翠花 ;
苗果园 ;
高志强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02) :331-334
[9]   玉米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
刘胜群 ;
宋凤斌 ;
王燕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1-6
[10]   超级杂交稻结实期根系活力与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J].
黄农荣 ;
钟旭华 ;
王丰 ;
郑海波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09) :1772-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