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分亏缺的风险程度关系——以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区为例

被引:1
作者
陈海
康慕谊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
[3] 北京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4] 陕西西安
关键词
缺水指数; 水分亏缺风险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 黄土高原区; 农牧交错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重建中适宜乔、灌、草种生态区划的基础上,以该区域黄土高原区作为研究区,结合该区1989和1999两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计算区域缺水指数及对其分级,探讨了缺水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缺水指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水分亏缺风险指数(RiskIndexofWaterDeficit),从研究区整体和各生态分区两个尺度上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IWD时空分异。得出如下结论:①1989~2000年,研究区缺水指数均在中度以上,其变化幅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②对比1989年和1999年两年的缺水指数,区域整体缺水状况有所缓解,但各生态分区内的缓解程度在空间上仍存在差异;③从研究区整体而言,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亏缺风险指数逐渐减少,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④因各生态分区内的地理特征包括水分状况存在变化,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亏缺风险程度排列顺序与区域整体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极值变化空间特征 [J].
章文波 ;
刘宝元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3) :274-280
[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J].
刘全友 ;
童依平 .
生态学报, 2003, (05) :1025-1030
[3]   不同地表覆盖条件下区域水分盈亏的遥感分析——以中国北方为例 [J].
陈云浩 ;
李晓兵 ;
李霞 ;
高清竹 ;
谢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283-288+305
[4]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周宇宇 .
地理研究, 2001, (06) :679-687+772
[5]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降水变率及其与前期下垫面热力状况的关系 [J].
龚道溢 ;
史培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11-215
[6]   从农业气候条件看我国北方原始农业的衰落与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J].
方修琦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21-27
[7]  
山地气候[M]. 科学出版社 , 傅抱璞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