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

被引:6
作者
李明
机构
[1] 西北政法学院
关键词
境界; 内涵; 理论特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1 [古代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境”或“境界”在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范畴体系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界对境界元理论问题尚在探索,同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相对照而言,境界论还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和完备的理论模式。而且,由于其基本特性与内涵相当复杂,加之观照视角不同,学者们对“境界”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分歧。而从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则有助于对其内涵与基本理论特质给予深入地把握。为此,本文通过对“境”或“境界”范畴在中国古代典籍、佛教经文以及文艺评论中的原有涵义进行探掘和梳理,揭示其由常识性语言依次经过佛教用语、美学范畴,最后上升为哲学概念的逻辑进程,进而透过“境界”范畴的自身发展过程及其所展现出的种种延伸性特征,探究其哲学层面的内涵与基本理论特质。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 [J].
俞宣孟 .
中国社会科学, 1995, (05) :85-96
[2]  
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M].陈竹;曾祖荫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哲学导论.[M].张世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熊十力全集.[M].[熊十力著];王守常整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5]  
人间词话.[M].黄霖等导读;王国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王阳明全集.[M].(明)王守仁著;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7]  
说文解字注.[M].(汉)许慎 撰;(清)段玉裁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