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古元古代基性岩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45
作者
彭敏 [1 ]
吴元保 [1 ,2 ]
汪晶 [1 ]
焦文放 [1 ]
刘小驰 [1 ]
杨赛红 [1 ]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不详
[3]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4] 不详
关键词
崆岭高级变质体; 古元古代; 基性岩脉; 锆石U-Pb定年; 伸展构造; 克拉通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性岩脉是区域伸展作用的标志,具有明确的构造指示意义.扬子板块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内部发育有大量的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对于认识扬子板块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其形成年龄的报道.对侵入崆岭变质地体内部的一个辉绿岩脉样品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得到近似谐和或谐和年龄,它们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结果为(1852±11)Ma(MSWD=0.37),代表了该基性岩脉的形成年龄;该基性岩脉中锆石的εHf(t)为-6.3~0.5,加权平均值为(-3.06±0.88)(MSWD=1.01),显示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受到交代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这一发现表明,在约1850Ma扬子板块处于碰撞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中,同时该时期扬子板块已经具备足够的刚性,以致能产生大规模的脆性破裂以及可能引发地幔对流作用,因此我们推测在约1.85Ga扬子板块已经具有克拉通的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宜昌圈椅埫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与扬子大陆古元古代克拉通化作用 [J].
熊庆 ;
郑建平 ;
余淳梅 ;
苏玉平 ;
汤华云 ;
张志海 .
科学通报, 2008, (22) :2782-2792
[2]  
川西新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元素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J]. 林广春,李献华,李武显.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07)
[3]   华北和扬子陆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地表和深部太古宙基底的新信息 [J].
沈其韩 ;
耿元生 ;
宋彪 ;
万渝生 .
地质学报, 2005, (05) :616-627
[4]   关于基性岩墙群的U-Pb SHRI MP地质年代学的探讨——以鲁西莱芜辉绿岩岩墙为例 [J].
侯贵廷 ;
刘玉琳 ;
李江海 ;
金爱文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3) :179-185
[5]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6]   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全球变化 [J].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 2003, (16) :1705-1720
[7]   东北地区新生代侵入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与稀土元素成分分析 [J].
袁洪林 ;
吴福元 ;
高山 ;
柳小明 ;
徐平 ;
孙德有 .
科学通报, 2003, (14) :1511-1520
[8]   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 [J].
李江海 ;
侯贵廷 ;
黄雄南 ;
张志强 ;
钱祥麟 .
岩石学报, 2001, (02) :177-186
[9]   扬子陆核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与扬子克拉通演化 [J].
凌文黎 ;
高山 ;
张本仁 ;
周炼 ;
徐启东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21) :2343-2348
[10]   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成因机制、构造背景及其古板块再造意义 [J].
李江海 ;
何文渊 ;
钱祥麟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3) :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