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态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彭娟
符卓旺
朱洁
慈恩
高明
谢德体
机构
[1]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有机碳; 累积; 矿化; 紫色水稻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4.036
中图分类号
S157.42 [];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常规平作(中稻-冬水田)、垄作免耕(中稻-冬水田)、垄作免耕(中稻-油菜)和水旱轮作(中稻-油菜)4种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不同耕作制度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以垄作免耕(中稻-油菜)最佳。不同耕作制度实施20年后,农田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已趋于稳定,垄作免耕会提高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而水旱轮作各土层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其他耕作处理。不同耕作制度下水稻土中易氧化有机碳数量和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差异较大,其中,垄作免耕(中稻-油菜)下水稻土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最大。各耕作处理中,土壤有机碳的最大矿化速率差异显著,有机碳矿化率和pH呈显著正相关;在培养期间,垄作免耕(中稻-油菜)的累积矿化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常规平作(中稻-冬水田)的总矿化强度最大,垄作免耕(中稻-油菜)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78+182 +1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唐晓红 ;
邵景安 ;
高明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潘根兴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5) :1029-1034
[2]  
Top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CO2 evolution of three paddy soils from South China an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J]. ZHANG Xu-hui, LI Lian-qing, PAN Gen-xing Institute of Resources,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03)
[3]   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J].
黄雪夏 ;
倪九派 ;
高明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54-58
[4]   水分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张文菊 ;
童成立 ;
杨钙仁 ;
吴金水 .
生态学报, 2005, (02) :249-253
[5]   垄作免耕稻田水稻根系生长状况的研究 [J].
高明 ;
车福才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土壤通报, 1998, (05) :45-47
[6]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 Ⅰ.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中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 袁可能.土壤学报. 1963(03)
[7]  
温度和水分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 王丽莉.吉林农业大学 2003
[8]  
中国稻田生态系统[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徐琪等著, 1998
[9]  
土壤有机质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文启孝等 编著, 1984
[10]  
Long-term effects of tillage and crop rotations on soil organic C and total N in a clay soil in southwestern Saskatchewan. Campbell C A,McConkey B G,Zentne R P, et al. Th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