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DH群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18
作者
张能义
薛庆中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数量性状; 水稻; 基因互作; 剑叶宽; 遗传分析; 上位性效应; 异位显性效应; 颖花数; 穗实粒数; 互补作用; 着粒密度; DH;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单倍体法应用于育种已经取得成效,但人们对单倍体的数量遗传学研究注意较少(Choo,1985)。由纯合的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简称DH)系所组成的DH群体为永久性群体,不会因种植世代数的升高而发生改变。Gardner(1977)指出在作物育种中单倍体数量遗传学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般只注意一级和二级统计量的应用。而用DH群体估算三级(偏度)和四级(峰度)统计量不仅可以检测基因互作且可确定其互作的方式,Choo等(1982)在两个大麦DH群体中,分别检测到抽穗期存在互补作用和重叠作用。由于DH群体较难获得,用DH群体研究水稻数量性状的遗传国内外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两个水稻组合的DH群体的偏度和峰度,检验数量性状基因间是否存在互作,为制定育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