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与行动意义研究的可能性——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一项考察

被引:9
作者
郑庆杰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生活世界; 主体间性; 行动意义; 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03 [社会学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是人的主体间性的世界。本文尝试通过对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考察,围绕生活世界概念,通过悬置与二阶理论构造、扎根而非跳跃、类型化的适应性、动机的困惑四个方面来探究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如何理解研究对象之行动意义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梳理 [J].
禹红梅 .
宜宾学院学报, 2008, (08) :22-24
[2]   赋予行动以意义:韦伯与舒茨行动理论的比较研究 [J].
李南海 .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03) :168-171
[3]   行动及其理解:舒茨与米德的社会学思想比较 [J].
范会芳 ;
王文明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 (01) :38-41
[5]   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J].
杨善华 ;
孙飞宇 .
社会学研究, 2005, (05) :53-68+244
[6]   生活世界:在舒茨的视域中 [J].
李芳英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202-205
[9]   舒茨早期著作中的意义理论 [J].
李猛 .
社会科学辑刊, 1995, (03) :28-33
[10]   略论舒茨社会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性应用与传播 [J].
王万俊 ;
倪波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5)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