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及胃炎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28
作者
罗云坚
黄穗平
陈慧
余绍源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关键词
胃炎/病理生理学; 胃炎/中医病机; 胃肠活动; 电生理学; 螺杆菌,幽门;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0.03.017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胃粘膜炎症程度以及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之间的关系。将慢性胃炎 117例 ,按中医辨证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包括脾胃湿热型 37例和肝胃不和型 34例 ,虚证包括脾胃虚弱型 2 6例和胃阴不足型 2 0例。均进行内镜、Hp及病理检查 ,分型统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 38例用腔内测压法分别测定其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MMC)。实证组Hp阳性率高于虚证组 ,依次为 :脾胃湿热型 86 .5% ,肝胃不和型 79.4 % ,脾胃虚弱型 50 .0 % ,胃阴不足4 0 .0 %。各型的重度胃炎所占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型 54.0 % ,肝胃不和型 38.2 % ,脾胃虚弱型 19.2 % ,胃阴不足型 15.0 %。胃粘膜炎症程度与Hp感染呈平行关系 ,与慢性胃炎虚实证密切相关。MMC测定实证组主要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收缩增强 ,甚至亢进紊乱 ;虚证组主要表现为胃窦和十二指肠Ⅱ相运动指数、收缩频率和波幅降低 ,Ⅲ相不出现或时间缩短、波幅降低。显示Hp感染、胃粘膜炎症程度以及胃窦十二指肠MMC与慢性胃炎中医分型可能有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4+279 +2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慢性胃病中医分型与Hp感染粘膜病理及胃酸分泌的关系[J]. 任锐芝,张万岱,陈学清,徐庆臻,田德明,周殿元.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0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的测定 [J].
张树荣,王振华 .
中华内科杂志, 1995, (08) :53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