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上二叠统宣威组煤层中某些夹矸(Tonteins)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2
作者
周义平
任友谅
机构
[1] 云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
[2] 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高岭石化; 长石; 火山灰; 蚀变; 煤层对比; 地质; 古陆; 沉积区; 架状硅酸盐矿物; 火山碎屑; 薄煤层; Tonteins; 滇东地区; 高岭石泥岩; 二叠纪; 晚二叠世; 镁灰岩世; 地质意义; 夹矸; 夹石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六十年代初,在滇东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煤层中发现单矿物(高岭土)夹矸(现今国际上统称为“Tonsteins”夹层)以来,利用其固有的岩石学特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地质勘探和采矿生产中,对解决煤层对比和一系列地质问题,显示出明显的效果,现已初步查明它们的层位、分布、岩石类型、矿物组分、化学成分及某些微量元素特征。对部分层位的 Tonsteins 标本进行 X 光衍射和分离出来的付矿物进行扫描电镜签定,发现其中存在若干种高温矿物的完美晶体,主要有β—石英、磷灰石、锆英石、独居石以及已高岭石化的长石假晶。与国外类似岩石进行比较,认为这些 Tonsteins 系酸性火山灰沉积于泥炭沼中,经酸性介质分解蚀变为高岭石凝胶,并在成岩过程中转变而成。与滇东相邻的黔西,在该含煤岩系中 Tonsteins 的层数最多可达60层,看来,这只能是保存下来的一部分火山活动的“遗迹”;因此,可以推测在晚二叠世龙潭期,川滇古陆上的火山喷发相当活跃,时断时续,它与其东部沉积区的振荡运动——造成海水的进退和含煤岩系的旋回结构——遥相呼应。火山活动既为川滇古陆以东的广大沉积区提供了物质来源,又为成煤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其它条件协调一致的配合下,促成了滇东——黔西这一片晚二叠世煤田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6+92 +92-98
页数:1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