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86
作者
田建锋 [1 ]
陈振林 [2 ]
凡元芳 [1 ]
李平平 [3 ]
宋立军 [1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自生绿泥石; 砂岩; 成岩作用; 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砂岩中自生绿泥有4种产状:颗粒包膜、孔隙衬里、孔隙充填和蜂窝状;3种成因类型:粘土矿物转化、物质的溶蚀结晶和富铁镁外来流体的渗入。时间形成顺序为:颗粒包膜绿泥石→孔隙衬里绿泥石→孔隙充填绿泥石;蜂窝状绿泥石的形成时间取决于外来流体的渗入时期。绿泥石的表面电荷特性受成岩流体pH的控制,并进而影响其产状。绿泥石的分布受铁镁物质的来源、孔隙流体性质、温度、砂岩的成分和结构控制,且不同产状的绿泥石具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颗粒包膜绿泥石主要由沉积环境控制,孔隙衬里绿泥石由砂岩中富含铁镁的岩屑和黑云母等的分布约束,孔隙充填绿泥石受砂岩结构影响;蜂窝状绿泥石取决于外来流体的渗流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发育的沉积成岩机制.[D].朱世全.成都理工大学.2006, 12
[2]   A nanopetrographic and textural study of grain-coating chlorite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J].
Billault, V ;
Beaufort, D ;
Baronnet, A ;
Lacharpagne, JC .
CLAY MINERALS, 2003, 38 (03) :315-328
[3]   Formation of grain-coating chlorite in sandstones.: Laboratory synthesized vs. natural occurrences [J].
Aagaard, P ;
Jahren, JS ;
Harstad, AO ;
Nilsen, O ;
Ramm, M .
CLAY MINERALS, 2000, 35 (01) :261-269
[4]   Origin of pore-lining chlorite in the aeolian Rotliegend of northern Germany [J].
Hillier, S ;
Fallick, AE ;
Matter, A .
CLAY MINERALS, 1996, 31 (02) :153-171
[5]  
Origins of clays controlling permeability in tightgas sands..Wilson M D;.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1982, 12
[6]  
中国含油气盆地粘土矿物.[M].徐同台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7]  
砂岩储层粘土矿物与油层保护.[M].王行信;周书欣编著;.地质出版社.1992,
[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相对高孔渗砂岩储集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J].
王新民 ;
郭彦如 ;
付金华 ;
刘化清 ;
陈启林 ;
李天顺 ;
廖建波 ;
张春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35-38
[9]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10]   陕甘宁盆地庆阳地区长8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J].
张金亮 ;
司学强 ;
梁杰 ;
林辉 .
沉积学报, 2004, (02) :2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