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云南省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及其与HIV/STD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初平
[1
,2
]
贾忠伟
[2
]
鲍彦平
[2
]
李建华
[3
]
刘志民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3] 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
艾滋病;
梅毒;
丙型肝炎病毒;
D O I:
10.13936/j.cnki.cjdd1992.2012.06.008
中图分类号:
R749.6 [中毒性精神障碍];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100401 ;
摘要:
目的獉獉:调查云南省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及与HIV/STD感染的关系。方法獉獉: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自拟《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情况及HIV高危行为调查问卷》。从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对云南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近半年内入所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梅毒和HCV。利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HIV、HCV感染人群的人口学、药物滥用及高危性行为特征差异;利用Logistic model分析HIV/STD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獉獉:292名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中,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01%,65.07%和3.80%。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前后,性冲动强度有显著性差异(VAS:4.4±s 2.2 vs.7.5±s 1.8)。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HIV的感染与滥用海洛因、在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苯丙胺类兴奋剂作用下使用安全套情况有关;而HCV感染与职业、多药滥用、滥用海洛因、在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后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有关。结论獉獉: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HIV与HCV感染与高危性行为有关,且以HIV尤为显著。使用苯丙胺类兴奋剂会增强性冲动从而发生性行为,且多为群体性性行为,使用后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较差,这些是该人群HIV/STD传播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5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