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杂环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及其与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被引:12
作者
陈喜文
郝友进
陈德富
张文勤
机构
[1]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天津大学化学系 天津
[3] 天津
[4] 天津
关键词
含氮杂环化合物; 诱导抗性; 黄瓜; 白粉病菌; 酶活力;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3.06.011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黄瓜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11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发现不同化合物的诱导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化合物中只有(E)-4-[2-(4-联苯基)乙烯基]吡啶(BEPy)和O,O’-1,4-亚丁基-4,4’-双[(E)-2-(4-氧苯乙烯基)]吡啶(DPyEPOB)具有明显的诱导效果。它们在诱导处理后第6d的病情指数为31.4和40.4,分别为对照的40.1%和23.1%;第10d的病情指数为34.8和42.2,为对照的38.7%和25.7%。从诱导效果来看,BEPy的诱导效果在诱导处理各时期均强于DPyEPOB;从诱导时间来看,BEPy的诱导效果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而DPyEPOB则基本持平。与经典的系统抗性诱导物水杨酸相比,BEPy的诱导效果与之相近,DPyEPOB的诱导效果则较弱。对几种与抗病性相关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用BEPy诱导处理后,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大大提高。前2种酶在处理60h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5倍和1.45倍,并且能一直维持至96h,到144h时下降至对照组的水平;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在处理96h时达到高峰,比对照提高了8.83倍,到144h时稍有下降,但仍是对照组的7.1倍。酶活力的这种变化趋势与水杨酸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上有差异。本文还讨论了有关酶活力的变化规律与黄瓜白粉病诱导抗性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苯丙噻重氮(BTH)诱导黄瓜幼苗抗黑星病的研究 [J].
张茹琴 ;
王生荣 ;
胡彦江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21-25+30
[2]   几种化学诱导物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J].
陈喜文 ;
郝友进 ;
陈德富 .
华北农学报, 2000, (04) :103-107
[3]   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与甜瓜抗枯萎病的关系 [J].
辛建华 ;
傅振清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49-52
[4]   黄瓜感染霜霉病菌叶片中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J].
李靖 ;
利容千 ;
袁文静 .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04) :39-45
[5]  
植病研究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编著, 1998
[6]  
植物免疫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M]. 农业出版社 , (苏)Β.Α.鲁宾,Ε.Β.阿尔齐霍夫斯卡娅著, 1966
[7]  
Induction of Systemic Acquire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 by Chemicals[J] . H Kessmann,T Staub,C Hofmann,T Maetzke,J Herzog,E Ward,S Uknes,J Ryals.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