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团体心理治疗的对照研究

被引:17
作者
曹枫林 [1 ]
苏林雁 [1 ]
高雪屏 [1 ]
王玉凤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互联网过度使用; 团体心理治疗; 中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5 [];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IOU)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长沙市2所重点中学和2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采用Beard修订的Young的诊断问卷(YDQ)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诊断性访谈,确定IOU学生64例。选择其中1所重点中学和1所普通中学的29例IOU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对其进行干预,另外两所中学的35例IOU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YDQ、陈淑惠的网络成瘾量表(CIAS)、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于治疗前后施测。结果:治疗前两组学生的YDQ、CI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SCARD总分及各因子分、SDQ的情绪症状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如焦虑总分19.4±14.8/33.3±18.5,t=2.11~2.99,P<0.05~0.01;情绪症状:2.6±1.7/3.9±2.5,t=2.21,P=0.032)。实验组治疗后的YDQ、CI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0±2.6/7.1±0.8,45.2±18.4/67.5±14.9,t=-8.083、-4.383,均P=0.000)。实验组显效率为57.69%,总有效率达76.92%。治疗后实验组YDQ、CI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0±2.6/5.6±2.1,45.2±18.4/66.7±12.2,t=4.16,t=5.16,均P=0.000)。结论: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IOU中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49+358 +3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J].
李晓驷 ;
李泽爱 ;
谢雯 ;
方东玲 ;
沈怡芳 ;
蔡春岚 ;
张晓庆 ;
田敏华 ;
陈红星 ;
曹静 ;
夏海森 ;
马曙辉 ;
董毅 ;
钟慧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1) :51-54
[2]   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J].
杨放如 ;
郝伟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03) :343-345+352
[3]   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 [J].
杨容 ;
邵智 ;
郑涌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07) :25-27
[4]   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 [J].
于衍治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20) :81-83
[5]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 [J].
杨珍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5, (02) :192-193+182
[6]   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上海常模的信度和效度 [J].
寇建华 ;
杜亚松 ;
夏黎明 .
上海精神医学, 2005, (01) :25-28
[7]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 [J].
雷雳 ;
李宏利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1) :73-77
[8]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分析 [J].
星一 ;
季成叶 ;
杨先根 ;
籍红 ;
杨丽萍 ;
王莹 ;
张琳 .
中国校医, 2002, (06) :486-488
[9]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的中国城市常模 [J].
王凯 ;
苏林雁 ;
朱焱 ;
翟静 ;
杨志伟 ;
张纪水 ;
不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2, (04) :270-272
[10]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 [J].
潘琼 ;
肖水源 ;
不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2, (03) :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