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榜样吗?——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国际经验教训”说

被引:26
作者
郝时远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民族问题; “第二代民族政策”; “国际经验教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562 [民族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本文针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所举证的"国际经验教训",就所谓美国"大熔炉"政策成功防止种族、族群矛盾"演化为民族分裂问题"的立论及其所概括的"特别是不允许"之类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践进行了评析。认为这种所谓可资借鉴的"美国经验"是对美国种族、族群政策及其实践的误读和编造,也是对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误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关于美国传统黑人院校发展问题的研究.[D].李传瑛.浙江师范大学.2006, 05
[2]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J].
胡鞍钢 ;
胡联合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5) :1-12+110
[3]   中美两国高校“优惠入学”政策的比较分析 [J].
李峻 .
湖北招生考试, 2010, (12) :55-60
[4]   “肯定性行动”的实践价值——美国“肯定性行动”对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启示和借鉴 [J].
阳后均 ;
史锴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47-48
[5]   美国白人种族主义与“逆向歧视” [J].
胡锦山 .
世界民族, 2008, (03) :11-22
[6]   “肯定性行动”与逆向歧视——以美国最高法院的相关判决为中心 [J].
胡晓进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45-51+141
[7]   “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法理学思考——以平等理论为视角 [J].
蒋先福 ;
彭中礼 ;
王亮 .
时代法学, 2006, (03) :10-19
[8]   对种族歧视的测量:统计的政策性使用 [J].
帕特里克·西蒙 ;
朱世达 ;
王冬帆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6, (01) :11-27+3
[9]   从剑到犁:美国使用种族分类进行种族歧视和反种族歧视的情况 [J].
安莫宁 ;
丹尼尔萨巴格 ;
项龙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6, (01) :57-73+4
[10]   文化多元社会中的定向政策:协调、拒绝与替代 [J].
弗兰克·德·兹瓦特 ;
凤兮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6, (01) :15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