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研究——基于西方公共产品相关理论模式分析与启示

被引:13
作者
张小林 [1 ,2 ]
白晋湘 [1 ]
机构
[1]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农村体育; 体育公共产品; 供给; 需求偏好;
D O I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09.05.016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利益机制研究 [J].
刘玉 ;
方新普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6 (02) :134-138
[2]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辨 [J].
丁海勇 ;
冉强辉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1) :77-80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 [J].
赵晓红 ;
李会增 ;
张献辉 ;
徐海涛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5) :17-22
[4]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探讨 [J].
朱汉义 .
体育文化导刊, 2007, (07) :14-16
[5]   陕西乡镇政府在农村体育中的作用研究 [J].
王春英 ;
柳若松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1) :44-47
[6]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郭翔宇等, 2007
[7]  
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论[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曾福生, 2006
[8]  
微观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黄亚钧主编, 2005
[9]  
集体行动的逻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奥尔森 (Olson,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