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演变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被引:34
作者:
陈立新
杨承栋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根际土壤;
磷酸酶活性;
磷有效性;
林木生长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演变规律 ,阐释了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与林龄的关系 ,建立了土壤磷形态、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氮与林木生长量关系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规律 ,有效磷含量、O -P含量、全磷含量、有机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 ,无机磷总量、Ca -P含量、Fe-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非根际土壤Ca -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增加而明显下降。各年龄阶段间除非根际土壤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和Al-P含量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其它成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中龄林土壤Fe-P含量、近熟林土壤有效磷含量、Fe -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成熟林土壤有效磷、Ca -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出现非根际土壤大于根际土壤 ,其它成分均为根际土壤大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影响林木生长量的主要土壤磷形态是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总量、Ca -P和Fe -P。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