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技术研究弱秋眠性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

被引:16
作者
毕玉芬
车伟光
李季蓉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云南昆明,云南昆明,云南昆明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眠性;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4 2个供试品种中选出生长势良好的半秋眠、不秋眠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 )品种13份,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数目在1~14条之间。其中12条引物占所用引物的4 0 % ,在13份材料中共产生分子量不同的12 6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条带116条,占92 0 6 %。说明半秋眠、不秋眠紫花苜蓿的多态性远高于中国紫花苜蓿地方品种(70 6 8% ) ,是一类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苜蓿基因类群。弱秋眠性苜蓿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其遗传保守性可能较差,或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潜力和开发价值。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弱秋眠性紫花苜蓿在遗传上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又具有各自独立的遗传性,遗传背景丰富。本试验结果为云南省今后进一步引进、利用优质弱秋眠性紫花苜蓿种质资源,丰富种质资源信息库,培育新良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47 / 6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RFLP VARIATION IN DIPLOID AND TETRAPLOID ALFALFA [J].
BRUMMER, EC ;
KOCHERT, G ;
BOUTON, JH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1, 83 (01) :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