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及其现代活动性

被引:35
作者
马润勇 [1 ,2 ]
朱浩平 [3 ]
张道法 [3 ]
潘爱芳 [1 ,2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基底断裂; 新构造活动; 现代活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汶川大震的科学思考 [J].
彭建兵 ;
马润勇 ;
范文 ;
门玉明 ;
林鸿州 ;
邓亚虹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 31 (01) :1-29
[2]   青藏高原隆升的黄土高原构造侵蚀效应 [J].
马润勇 ;
彭建兵 ;
袁志东 ;
邸海燕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7, (03) :289-293
[3]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J].
潘爱芳 ;
赫英 ;
马润勇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2) :9-11+111
[4]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与能源矿产成藏成矿的关系 [J].
潘爱芳 ;
赫英 ;
黎荣剑 ;
席先武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4) :37-42
[5]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潘爱芳 ;
赫英 ;
徐宝亮 ;
黎荣剑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440-444+449
[6]   确定地震破裂带长度的新方法——以中卫1709年7(1/2)地震为例 [J].
马润勇 ;
彭建兵 ;
门玉明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339-341+346
[7]   新近纪以来中国构造演化特征与天然气田的分布格局 [J].
王庭斌 .
地学前缘, 2004, (04) :403-416
[8]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电性结构和地块变形关系的研究 [J].
赵国泽 ;
汤吉 ;
詹艳 ;
陈小斌 ;
卓贤军 ;
王继军 ;
宣飞 ;
邓前辉 ;
赵俊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908-918
[9]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J].
张进 ;
马宗晋 ;
任文军 .
地质学报, 2004, (05) :600-611
[10]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汪泽成 ;
董大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