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扬子浅滩砂质底形研究

被引:22
作者
叶银灿
庄振业
来向华
刘奎
陈小玲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砂质底形; 沙波; 大型波痕; 扬子浅滩; 全新世;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4.06.028
中图分类号
P736.12 [海底地质、深海地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 198 0至 2 0 0 0年间数次专项调查获得的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沉积学等资料 ,并结合水动力环境的分析 ,探讨了东海扬子浅滩砂质底形的成因、形态特征、活动性以及发育的地层年代。研究表明 ,扬子浅滩砂质海底广泛发育沙波地貌 ,按其发育规模可以分为沙波和大型波痕 2类 ,大型波痕按其形态又可分为直线形、弯曲形和格子形 3种。平坦宽阔的地形、丰富的中细砂物源以及较强的潮流和风暴浪流是沙波地貌发育的有利环境条件。柱状岩芯分析和年代测定表明 ,发育沙波地貌的物质的沉积始于冰消期晚期 ,即 10~ 11KaB .P ,全新世中、晚期该区继续接受砂质沉积。扬子浅滩发育的沙波地貌与现今的动力环境相适应 ,仍处于发育和运移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057 / 10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东海全新世沉积强度分区 [J].
叶银灿 ;
庄振业 ;
刘杜娟 ;
冯秀丽 ;
林霖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941-948
[2]   冰消期海侵进程中南黄海潮流沙脊的演化模式 [J].
杨子赓 ;
王圣洁 ;
张光威 ;
李绍全 ;
刘健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3) :1-10
[3]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J].
夏东兴 ;
吴桑云 ;
刘振夏 ;
印萍 ;
亓发庆 ;
叶银灿 ;
谢钦春 ;
陈锡土 ;
来向华 ;
陈小玲 .
黄渤海海洋, 2001, (01) :17-24
[4]   对东海扬子浅滩成因的再认识 [J].
刘振夏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6, (02) :85-92
[5]   东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 [J].
汤毓祥 .
东海海洋, 1989, (02) :1-12
[6]   长江口外现代水下地貌与沉积 [J].
陈中原 ;
周长振 ;
杨文达 ;
吴志国 .
东海海洋, 1986, (02) :28-37
[7]   东海海底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分析 [J].
叶银灿 ;
宋连清 ;
陈锡土 .
东海海洋, 1984, (03) :30-35
[8]  
中国第四纪地层与国际对比[M]. - 地质出版社 , 杨子赓, 1996
[9]  
东海海洋地质[M]. - 海洋出版社 , 金翔龙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