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立宪技术的若干思考

被引:3
作者
殷啸虎
姚岳绒
机构
[1] 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
关键词
立宪技术; 宪法修改; 宪法完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立宪技术的完善是我国现行宪法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立宪技术的完善又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我国宪法的频繁修改固然与许多因素有关 ,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立宪技术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集中表现在立宪目标、立宪导向、立宪语言 ,以及立宪附带技术等方面。从我国实际情况而言 ,立宪技术的完善应当着眼于明确立宪目标和任务 ,协调政治任务与宪政目标之间的关系 ;对于涉及宪法根本性的问题应作具体规定 ,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完善立宪附带技术 ,建立司法审查机制以及正确处理好政策与立宪的关系 ,实现政策指导与制度完善的有机结合等方面 ,并通过立宪技术的完善 ,使我国宪法不断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宪法的根本法特征问题新探 [J].
殷啸虎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04) :26-31
[2]   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 [J].
刘淑君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2) :15-19
[3]   论“政策性修宪”及其完善 [J].
殷啸虎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1) :16-22
[4]   从宪法文本谈修宪方式 [J].
蔡定剑 .
法学, 1999, (12) :11-12
[5]   民主+宪政=理想的政制——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 [J].
张文显 ;
信春鹰 .
比较法研究, 1990, (01) :6-11+26
[6]  
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M].徐秀义;韩大元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7]  
新中国宪政之路.[M].殷啸虎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8]  
宪法与制度创新.[M].朱福惠著;.法律出版社.2000,
[9]  
新宪政论.[M].(美)斯蒂芬·L.埃尔金(StephenL.Elkin);(美)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KarolEdwardSoltan)著;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
[10]  
立法技术学.[M].孙潮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