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岩溶(喀斯特)及其研究方向

被引:3
作者
卢耀如
机构
[1] 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岩溶作用; 资源; 喀斯特化; 侵蚀作用; 岩溶地区; 碳酸盐岩地层; 岩溶水; 喀斯特水; 地下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在桂林山中,西子湖畔,在祖国辽阔的领土和领海内,到处有奇峰、怪石、异洞、珍泉,这些现象,许多都是水对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进行长期的溶蚀结果而形成的,国外以“喀斯特”命名,我国称为岩溶。这种水与可溶岩间的矛盾产物-岩溶,其奇异多姿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既有利于形成许多资源,又具有另外的不良特性。它们与四化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岩溶与矿源岩溶作用的本质是水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在溶蚀与沉积的过程中,相应伴生了八十多种矿产资源。比如属于岩溶残余堆积矿床类型的一些铝土矿、磷矿、铁矿等等。以往对这类矿床,忽视了岩溶作用的特性,例如我国五十年代勘探的一个大铝土矿,当时被看作通常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