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杀虫剂对灰飞虱的相对毒力及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现状

被引:30
作者
王利华
方继朝
刘宝生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灰飞虱; 抗药性; 杀虫剂; 相对毒力; 抗性倍数;
D O I
10.16380/j.kcxb.2008.09.011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采用浸苗法测定了6类11种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3龄若虫的毒力,并分析比较了江苏句容、通州、楚州、大丰、南京和苏州以及安徽庐江等7地灰飞虱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对云南种群而言,在所测杀虫剂中,以乙酰甲胺磷为标准药剂,氟虫腈的相对毒力最高;噻嗪酮、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次之;高效氯氰菊酯、IPP(硝基亚甲基类化合物)、毒死蜱、敌敌畏和三唑磷间毒力处于同一数量级,低于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吡虫啉的相对毒力最低。与云南种群相比,2007年采自苏、皖7个不同地区的灰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倍数均超过20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倍数为7.8~108.8;安徽庐江灰飞虱种群对三唑磷产生了7.7倍的抗性,对毒死蜱产生了12.0倍的抗性,江苏楚州、南京、大丰和句容灰飞虱种群对毒死蜱产生了5.7~12.6倍的抗性;所有灰飞虱种群对敌敌畏仍然敏感,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IPP等也比较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930 / 9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氟虫腈的应用和风险研究进展 [J].
徐广春 ;
顾中言 ;
杨玉清 ;
徐德进 ;
许小龙 ;
石伟山 .
现代农药, 2008, (02) :1-5+11
[2]   害虫及害螨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研究进展 [J].
刘开林 ;
何林 ;
王进军 ;
赵志模 .
昆虫知识, 2007, (02) :194-200
[3]   35%寨丹EC等药剂防治小麦田灰飞虱的效果 [J].
林付根 ;
赵阳 ;
仇广灿 ;
王清泉 ;
王玉国 ;
成晓松 .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03) :86-88
[4]   几种药剂混用防治灰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J].
夏华兴 ;
刘维新 ;
吕迟华 ;
卞中杰 .
现代农药, 2006, (02) :53-54
[5]   不同生育阶段及不同虫量化学防治灰飞虱效果与策略 [J].
朱龙粉 ;
傅华欣 ;
荆卫锋 ;
谈文华 ;
杨小龙 ;
谈春燕 .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02) :62-64
[6]   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初探 [J].
姜卫华 ;
韩召军 ;
郝鸣丽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6) :577-579
[7]   不同药剂防治灰飞虱试验简报 [J].
孙春来 ;
陆晓峰 ;
孟爱中 ;
贲秀兰 .
上海农业科技, 2005, (04) :109-110
[8]   灰飞虱的饲养及其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J].
林友伟 ;
林美珍 ;
沈晋良 .
农药, 2004, (11) :520-521+527
[9]   水稻条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J].
谢联辉 ;
魏太云 ;
林含新 ;
吴祖建 ;
林奇英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269-279
[10]   甜菜夜蛾的抗药性变化及治理对策的研究 [J].
王开运 ;
姜兴印 ;
仪美芹 ;
陈丙坤 .
农药, 2001, (06)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