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

被引:3
作者
蔡俊秀 [1 ]
张小宁 [2 ]
机构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维族; 汉族; 颅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汉族、108例维族ICVD患者行DSA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查。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族组有颅内外动脉狭窄103例(62.4%),维族组为70例(6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组与维族组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症有关(P<0.05~0.01);维族组患者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TG)血症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低HDL血症是汉族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01);而维族组的则为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均P<0.05)。结论维、汉族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是维、汉族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低HDL血症和糖尿病、高TG血症则分别是汉族和维族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40 / 3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J].
张金洪 ;
刘俊艳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04) :406-409
[2]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 [J].
罗国君 ;
杜玲 ;
王云甫 ;
何国厚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7, (04) :259-261
[3]   2711例社区居民脑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J].
范常锋 ;
黄一宁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01) :36-38
[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 [J].
王桂红 ;
郑华光 ;
王伊龙 ;
姜卫剑 ;
王拥军 .
中国卒中杂志, 2006, (08) :543-547
[5]   经DSA分析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华人患者的病因特点 [J].
史怀璋 ;
李斗 ;
李慎茂 ;
凌锋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5, (10) :437-440
[6]   新疆地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回顾 [J].
徐新娟 ;
汪师贞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4, (03) :312-314
[7]   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 [J].
高山 ;
黄家星 ;
黄一宁 ;
李舜伟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3, (01) :96-100
[8]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racial difference in distribution of large-arter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cestral European settlers evolved genetic resistance to atherosclerosis, but confined to the intracranial arteries[J] . W. Mak,T.S. Cheng,K.H. Chan,R.T.F. Cheung,S.L. Ho.Medical Hypotheses . 2005 (4)
[9]  
Race, Sex and Occlu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 Review[J] . L. R. CAPLAN,P. B. GORELICK,D. B. HIER.Stroke . 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