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花生生育早期耐涝性室内鉴定对大田期的意义
被引:19
作者:
李林
[1
]
刘登望
[1
]
熊璟
[2
]
邹冬生
[1
]
肖浪涛
[3
]
王若仲
[3
]
刘飞
[1
]
赵伟
[1
]
覃国栋
[1
]
朱旭东
[4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态研究所
[2]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3] 湖南省植物激素和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
[4]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花生;
耐涝性;
鉴定;
生长发育;
产量;
乙醇脱氢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2 [花生];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索花生不同品种生育早期耐涝性差异及与大田耐涝性的关系,对8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室内180h浅、深水处理,对幼苗进行10d淹涝和大田短(10d)、长期(88d)湿涝,测定发芽能力、幼苗生长发育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大田湿涝产量(WY10、WY88)和产量耐性系数(WTC10、WTC88)。结果表明,(1)花生对淹涝较敏感,其耐涝性因淹涝时期、程度(水深)和品种而异。浅涝时种子先露尖而后发芽;深涝时只露尖而不能形成幼芽。不同品种发芽期耐涝性差异较大。幼苗的根部受害程度远甚于地上部,根色、根重是不同品种耐性差异的主要表征指标。(2)花生幼苗根系ADH活性受淹涝即厌氧诱导的效应极为明显,其中淹涝3~10d的ADH活性与耐涝性负相关,尤其是淹涝10d后ADH活性高的品种,植株发育不良。(3)与大田所有产量耐涝性指标的相关性,ADH活性、根色均为负相关,单株根重、单株地上部重、单株总重则为正相关,尤其是根重与WY10两年均呈显著正相关。(4)耐涝性鉴定时间,在发芽期浅水和深水中分别以180h和120h为宜,幼苗期以3~10d为宜。因此,花生生育早期耐涝性室内鉴定对大田期有重要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