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及其特性

被引:20
作者
王效科 [1 ,2 ]
杨宁 [1 ]
吴凡 [1 ,2 ]
任玉芬 [1 ]
王思远 [3 ]
薄乖民 [4 ]
蒋高明 [5 ]
王玉宽 [6 ]
孙玉军 [7 ]
张路 [1 ]
欧阳志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4] 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6]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7] 北京林业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生态效益;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效益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效益从1980年代提出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到了1990年代,随着外来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引进,生态效益在生态学界的使用不像从前普遍。将探讨生态效益的定义、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为国家将落实生态效益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将生态效益定义为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引起的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程度,并指出了生态效益形成机制及其特性的范围,其中机制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机制、生态系统内部稳定机制以及人与自然耦合机制;生态效益特性包括:生态系统介导性、人类福祉相关性、区域环境依赖性、持续再生性、多维性、跨尺度性、外部性、基础性和非市场性。这将为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方法的建立和不同研究成果比较提供科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433 / 54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欧阳志云 .
中国国情国力, 2017, (03) :6-10
[2]   森林生态效益研究现状 [J].
罗晓华 ;
向成华 .
四川林业科技, 2006, (02) :42-46
[3]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J].
谢高地 ;
鲁春霞 ;
成升魁 .
资源科学, 2001, (06) :5-9
[4]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 [J].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1999, (05) :19-25
[5]   “生态效益”的内涵及其特征 [J].
梁树春 .
生态学杂志, 1989, (01) :36-39
[6]   中国辽西地区油松针阔混交林生态效益的研究 [J].
赵荣慧 ;
胡承海 ;
孔祥君 ;
郭荫槐 .
生态学报, 1983, (04) :341-348
[8]   红松人工林现存量测定的研究 [J].
张治强 .
东北林学院学报, 1981, (04) :85-98
[9]   国外防护林研究动态 [J].
李霆 .
陕西林业科技, 1978, (06) :54-61
[10]  
2013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国家林业局,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