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碳酸盐岩去白云石化及其与储集性的关系

被引:8
作者
覃建雄
杨作升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研究所
[2] 青岛海洋大学
关键词
去白云石化,碳酸盐岩,储集性,鄂尔多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去白云石化主要有下列类型:与不整合面有关的去白云石化主要是大气淡水沿不整合面运移,使其附近的铁白云石发生差异去白云石化,产生大量溶蚀组构和少量去白云石化方解石,以低Sr,Fe,Mn,具低温包裹体等为特征;埋藏环境中去白云石化是与缝合线、石膏结核、埋藏溶蚀孔洞缝和构造裂隙有关的类型,主要与Mg2+的不断消耗、Ca2+含量增加,及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和油气的运移聚集有关,以富Mg,Fe,Mn,Sr,低δ18O,δ13C,包裹体均一温度高,可造成大量去白云石化方解石为特征。去白云石化白云岩孔隙度明显比其他类型白云岩和灰岩高,不仅可以提高储层的孔渗性,亦可使非渗透层变为高孔渗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藏成岩事件研究 [J].
覃建雄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 (01) :47-56
[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后生变化及孔隙演化 [J].
覃建雄 ;
曾允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3) :91-102+112
[3]   碳酸盐岩中的一种储集空间——微孔隙 [J].
叶德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2) :125-134+237
[4]  
油气田水文地质学原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方槐,颜婉荪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