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23
作者
陈国宝
邱永松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关键词
水产资源; 合理利用; 调查研究; 蓝圆鲹; 生长; 死亡; Beverton-Holt模式; 陆架区;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进行的大规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中的蓝圆鲹生物学测定资料,运用FAO开发的最新的体长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应用Beverton-Holt模式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的蓝圆鲹最新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蓝圆鲹的叉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4084×10-2L2.9931,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描述.(2)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渐近叉长L_∞=33.1cm,渐近体重W_∞=498.6g,生长系数K=0.36,t0=-0.44.(3)总死亡的系数Z=1.87,自然死亡系数M=0.85,捕捞死亡系数F=1.02,开发率E=0.55.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在目前的捕捞强度下的最佳可捕规格叉长为14.7cm,为我国实施拖网目限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2]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J].
张杰 ;
张其永 .
台湾海峡, 1985, (02) :209-218
[3]  
海洋渔业生物学[M]. 农业出版社 , 邓景耀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