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铜牌饰与夏代神话研究——再论“第四重证据”

被引:12
作者
叶舒宪 [1 ,2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2] 西安外国语大学
[3] 兰州大学
关键词
图像证史; 四重证据; 二里头铜牌饰; 夏代神话; 熊形神徽;
D O I
10.16564/j.cnki.1003-2568.2008.04.018
中图分类号
K876.41 [铜器];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本文基于人类学影响下的当代人文研究变革和图像证史方法,根据大禹创建夏朝中央熊旗的先秦竹简叙事,加上第四重证据——二里头文化多达10件的熊形神徽(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打通对夏代君王鲧、禹、羿等化熊神话的理解,将作为周礼的"熊虎为旗"文化渊源上溯到夏代。同时,将三件出土的二里头铜牌饰分别解读为神鸮神熊和神虎,给"中国"的国旗之由来,找到和黄帝有熊国同样悠久的熊神原型,并对后代所谓兽面纹和饕餮的解读,提供比较图像学和历史发生学的解释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大禹的熊旗解谜 [J].
叶舒宪 .
民族艺术, 2008, (01) :41-45
[2]   熊与龙——熊图腾神话源流考 [J].
叶舒宪 .
博览群书, 2006, (10) :50-57
[3]   经典的误读与知识考古——以《诗经·鸱鸮》为例 [J].
叶舒宪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56-64
[5]   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传统 [J].
叶舒宪 .
兰州大学学报, 2006, (02) :1-8
[6]   神秘的夏代遗宝:镶嵌铜牌饰 [J].
王青 .
寻根, 2005, (02) :84-88
[7]   二里头遗址出土饰牌纹饰解读 [J].
陆思贤 .
中原文物, 2003, (03) :38-43
[8]   天水出土的兽面铜牌饰及有关问题 [J].
张天恩 .
中原文物, 2002, (01) :43-46
[9]   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饰 [J].
王金秋 .
中原文物, 2001, (03) :18-20+27
[10]   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 [J].
杨国忠 ;
张国柱 .
考古, 1986, (04) :318-32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