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及其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16
作者
田北海 [1 ,2 ]
耿宇瀚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2]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 社会交往; 心理融入;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3.07.013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论文基于对湖北省进城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以社会交换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为支撑,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降维为工具型职业交往、情感型职业交往、互惠型生活交往、礼节型生活交往、关照型生活交往和亲密型生活交往六种类型,运用频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现状及其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总体水平偏低,二者的职业交往多于生活交往,工具型职业交往多于情感型职业交往,礼节型、互惠型生活交往多于亲密型、关照型生活交往;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对其心理融入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其中,工具型职业交往、礼节型生活交往和亲密型生活交往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较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主要源自工具性因素和外在吸引;由于农民工与市民主要限于浅层次社会交往,其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尚未充分显示出来。为此,需要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壁垒,加强舆论引导,促进农民工社区参与和社区合作,加强农民工资本建设,以促进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及农民工心理融入。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