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在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5
作者
顾正中
王利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颈动脉; 脑血管; 外周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 CO2; 工业气体; 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以往大量研究工作都支持脑血流是受脑局部体液因素控制的观点,在高二氧化碳作用时,紧靠软脑膜小动脉的脑细胞外液的 pH 被认为是调节脑血流的主要因素。1974年 Ponte 和 Purves 首先提出与上述不同的观点,认为外固化学感受器在控制脑血流中起重要作用。接着不少人对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以 Heistad 为代表,他们认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在脑血流调节机制中不起作用。另一类以 Eidelman 为代表,认为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在调节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急性低氧条件下高、低二氧化碳对脑血流的影响 [J].
顾正中 ;
李长明 ;
钱淼申 ;
陆锦根 ;
石中瑗 .
生理学报, 1978, (02) :111-120
[2]  
Micropuncture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perivascular pH for the arteriolar diameter on the brain surface[J] . M. Wahl,P. Deetjen,K. Thurau,D. H. Ingvar,N. A. Lassen.Pflügers Archiv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1970 (2)
[3]  
RES[P]. 澳大利亚专利:AU5679373A,197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