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

被引:21
作者
李绪宣
李维新
张益明
刘志斌
机构
[1]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天然气; 成藏特征; 地震识别技术; 勘探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伸展盆地,面积3×104km2。气源岩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带断陷期层序中(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具有早、晚两期生烃且以晚期为主的特征。天然气运聚成藏模式主要有3种:沿斜坡带侧向运聚成藏、沿断裂带垂向运聚成藏和强超压区盖层破裂式运聚成藏。圈闭形成有3期,早期(始新世—渐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与断层相关的背斜构造,中期(中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披覆背斜,晚期(上新世—全新世)形成的主要是挤压背斜。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和褶皱运动有关。早、中期形成的圈闭与晚期生排烃匹配较好。天然气勘探方向以凸起和低凸起边缘的构造为主,超压囊上部的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勘探领域。近两年来,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岩石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对地震资料作相对保幅处理,建立了盆地岩性、含气性与纵波阻抗、vp/vs(或泊松比)等地震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地震识别技术体系和流程,为该盆地天然气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6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