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被引:10
作者
魏明
李星辰
邱钰茹
机构
[1]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评价体系;
D O I
10.13682/j.issn.2095-6533.2014.01.022
中图分类号
F490.5 [];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进程的推进,如何对"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价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从融合软度、融合硬度以及融合深度三个视角,对"两化"融合评价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提出在"两化"融合软度评价体系设计方面,应更多关注一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企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的衡量;在"两化"融合硬度评价体系设计方面,应进一步考虑工业化对"两化"融合在需求上的支撑拉动作用;在"两化"融合深度评价体系设计方面,应着重考虑融合过程中的风险因子,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效率,规避融合发展失衡的风险,有效引导信息化供给与工业化需求的相互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价研究 [J].
张轶龙 ;
崔强 .
科研管理, 2013, 34 (04) :43-49
[2]   基于熵值法的辽宁省“两化”融合评价 [J].
肖旭 ;
王梦薇 .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1, 32 (02) :109-112
[3]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模式研究 [J].
卢建军 .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 15 (06) :64-67
[4]   广州市信息化水平及其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 [J].
易法敏 ;
符少玲 ;
兰玲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8) :287-290
[5]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探讨 [J].
龚炳铮 .
中国信息界, 2008, (08) :52-56
[6]   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述评 [J].
汪国华 ;
徐辉 .
科技广场, 2006, (03) :122-124
[7]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报告.[M].朱金周;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吴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及实践探索.[D].赵林霞.南京理工大学.2012, 07
[10]  
城市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D].王天民.北京邮电大学.20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