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碳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50
作者
张继义 [1 ]
蒲丽君 [1 ]
李根 [2 ]
机构
[1]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2]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秸秆; 吸附; 铜; 生物碳质吸附剂; 制备; 等温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为了开辟一条废弃生物质材料利用的新途径,该研究以小麦秸秆为生物质材料,通过中低温区间限氧升温熔融碳化方法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并以铜离子为例,研究吸附剂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中低温区间(200~500℃)制备的吸附剂产率高、能耗小、制备工艺简单、吸附速率快、达到平衡时间短,最慢的吸附剂(P200)需要3 h达到吸附平衡,最快的吸附剂(P500)仅需0.5 h就达到吸附平衡。30℃时吸附剂P500对铜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11.19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分离因子RL值在0~1之间,为有利吸附。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秸秆的微孔变形程度加剧,增大了表面粗糙程度,孔道效应更易发挥,从而提高吸附性能,为生物质吸附剂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小麦秸秆热处理生物碳质对Cr(Ⅵ)的吸附性能 [J].
张继义 ;
梁丽萍 ;
蒲丽君 ;
王利平 .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7 (02) :64-68
[2]   稻壳发电残余物稻壳灰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 [J].
谢杰 ;
陈天虎 ;
庆承松 ;
宋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5) :283-287
[3]   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 [J].
毕于运 ;
高春雨 ;
王亚静 ;
李宝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2) :211-217
[4]   炭化秸秆对水体中氨氮和磷的吸附性能及其与粉煤灰和炉渣的对比 [J].
张慧 ;
代静玉 ;
李辉信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1) :2389-2394
[5]   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及工艺设计 [J].
戚建华 ;
梁宗锁 ;
邓西平 ;
姚增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10) :2141-2147
[6]  
香蕉皮吸附废水中铜、锌的研究[J]. 韩香云,单学凯.污染防治技术. 2009(04)
[7]  
香蕉皮吸附废水中铜、锌的研究[J]. 韩香云,单学凯.污染防治技术. 2009 (04)
[8]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 [J].
高利伟 ;
马林 ;
张卫峰 ;
王方浩 ;
马文奇 ;
张福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173-179
[9]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J].
崔明 ;
赵立欣 ;
田宜水 ;
孟海波 ;
孙丽英 ;
张艳丽 ;
王飞 ;
李冰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291-296
[10]   负载金属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噻吩吸附性能 [J].
于维钊 ;
郑经堂 ;
何小超 ;
赵玉翠 .
化工学报, 2008, (11) :282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