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承压水间采煤顶底板破断及渗流规律

被引:12
作者
王金安
魏现昊
纪洪广
机构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双承压水; 顶底板破断; 渗流; 新增损伤带; 采动导高带;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2.06.013
中图分类号
TD327.2 [];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以山西某煤矿双承压水间下组煤开采为背景,针对煤岩应力-渗流耦合机理,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揭示双承压水间下组煤不同开采尺度下岩体断裂模式和渗流规律,提出顶板导水裂隙带发展模式,并建立底板"四带"形成与工作面开采过程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初采期间底板仅发育矿压破坏带,达到充分采动后,新增损伤带及采动导高带开始出现,新增损伤带主要集中于工作面下方。采动岩体应力-渗流耦合效应归结为:煤层开采导致顶板破裂和应力的降低,顶板岩体渗透性能增大,太灰水透过顶板裂隙渗入采空区和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在奥灰高承压水的楔劈作用下发育导高裂隙并导升。当残余水头压力无法继续劈裂隔水层岩体抗拉强度,底板岩层重新恢复到应力-渗流稳定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891 / 8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高承压水上采煤固流耦合数值模拟 [J].
刘进晓 ;
郭惟嘉 ;
尹忠昌 .
煤矿开采, 2009, 14 (03) :35-37
[2]   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综述 [J].
施龙青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3) :17-23
[3]   煤层底板渗流关键层存在性及其作用初探 [J].
马林 ;
李天珍 ;
张连英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8, 25 (04) :458-462
[4]   承载关键层、隔水关键层和渗流关键层关系初探 [J].
孔海陵 ;
陈占清 ;
卜万奎 ;
王波 ;
王路珍 .
煤炭学报, 2008, (05) :485-488
[5]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 [J].
武强 ;
张志龙 ;
马积福 .
煤炭学报, 2007, (01) :42-47
[6]   采场底板“四带”划分理论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 [J].
于小鸽 ;
施龙青 ;
魏久传 ;
李述才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14-17
[7]   开采煤层底板“四带”划分理论与实践 [J].
施龙青 ;
韩进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5, (01) :19-26
[8]   覆岩关键层位置的判别方法 [J].
许家林 ;
钱鸣高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05) :21-25
[9]   采场底板“四带”划分理论研究 [J].
施龙青 ;
宋振骐 .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241-245
[10]   顶板岩层“三带”划分的综合分析法 [J].
梁运培 ;
文光才 .
煤炭科学技术, 2000, (05) :39-42+0